![]()
北城週刊 114年10月28日
財報亮眼提振信心
台股雙題材領軍攻高
美股財報季報喜不斷,企業獲利普遍優於預期,科技族群續扮主攻,市場信心回溫。台股則由「記憶體+被動元件」雙主題領漲,AI伺服器與車用應用推升需求,族群表現亮眼。隨資金偏多與法人加碼,市場氛圍轉趨積極,短線續看川普亞洲出訪題材與基本面財報亮眼個股。
本周觀察重點(1)川習會(2)聯準會利率會議(3)科技龍頭財報
重點分析:
1.
本週美股財報季進入關鍵期,多家公司亮眼表現為市場注入信心。根據 FactSet 數據,至今約 87% 的 S&P 500成分股公布每股盈餘優於預期,顯示整體企業盈利成長動能仍在,尤其是科技產業,半導體與軟體企業的營收年增率達20%以上,領漲市場成長主軸,此外,APEC高峰會釋出好消息,川普對中談判舒緩,稀土禁運延期,中國重啟購買美國大豆,為市場帶來信心,儘管就業數據稍有放緩,美國政府持續關門,仍推升市場對未來景氣的預期,美元指數持平,近月黃金下跌至4072美元,近月紐約原油反彈至61.7美元,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平至4.0%,VIX恐慌指數下跌至16.3,美股,高檔盤堅。
2.
本週台股由AI相關零組件領漲推升,尤其「被動元件
+ 記憶體」題材同步升溫。記憶體方面,記憶體模組大廠如威剛科技表示「供貨吃緊、米缸見底」,DRAM、NAND同步缺貨,價格上漲幅度達多年罕見,這樣的供需失衡,刺激記憶體族群股價快速反應,群連、南亞科、華邦電聯袂創高,成為市場中「成長動能」強勁的指標。被動元件方面,國帶量連一周上漲,二線如臺慶科上半年 EPS 成長 57.6%,並且電感、濾波器等產品已經導入 AI 伺服器與車用新應用,此外,個股如於本週盤中漲幅強勁,法人翻多、營收創高,他們的「被動元件材料 + 導電漆 +先進封裝應用」定位被視為新亮點,傳產或權值股雖有交替輪動,但本週明顯資金偏向具「雙題材」的被動元件與記憶體族群,市場情緒較為樂觀。此外,AI伺服器供應鏈、高階半導體還未完全反應估值,具備中期布局價值。
3.
本週亞股普遍上漲,川習會談釋出正面談判結果,出口訂單改善支撐日股,南韓受惠大型晶片廠佈局AI記憶體,亞洲市場在科技加持+政策支撐雙重利多下續創新高,日經225指數上漲1212.67點,收50512.32點,南韓綜指上漲101.24點,收4042.83點,上證指數上漲45.24點,收4042.83點。
4.
消息面:周一:法說會:富邦金。周二:法說會:力成、中光電、智原。周三:法說會:精測、訊連、譜瑞-KY、瑞昱、旺宏、聯電、光寶科。周四:法說會:盛群、瑞儀、東隆興、穩懋、友達、致茂、台達電。周五:法說會:立積、典範、聯發科。
|
|
期貨淨額 |
期貨未平倉 |
|
選擇權淨額 |
選擇權未平倉 |
|
自營商 |
-1838 |
-849 |
自營商 |
10386 |
-6548 |
|
投信 |
784 |
20495 |
投信 |
0 |
-120 |
|
外資 |
-44 |
-24211 |
外資 |
194 |
5455 |
5.技術面與籌碼面:
(1)台股周K線收紅,連九紅,上漲229.89點,日線上技術面高檔盤堅,周一跳空再漲突破來到28196的歷史新高,雖然收盤未能站穩28000點,但短線偏多格局未見轉弱,多方缺口化解技術指標高檔背離壓力,周線與月線的中長期仍保持偏多格局,下檔5日與10日均線持續上彎,整體技術面偏多趨勢不變,從布林線系統看來,日K線沿+1~+2STD上行,技術訊號偏多,上檔壓力28400點,下檔支撐27700點。
(2)上周大盤5日均量下降為4964億,台幣一度續貶來到30.8位置,周一則隨亞幣反彈回到30.7水位,連假前觀望氣氛濃厚,台股明顯量縮整理,周一隨國際股市補漲補量創高,外資重新歸隊加碼台股部位,投信則小賣,本土資金續加碼ETF,中小股也有投機買盤搶進,短線持續軋空,目前大盤融資餘額增加為2925億,融券持平為324455張,外資期指未平倉淨空單減至24211口,選擇權未平倉淨多單增至5455口,三大法人週賣超252億(上週賣超1131億),整體而言價漲,量增,資增,劵平,法人買,籌碼面中性偏多。
各產業報告評析
1.
聯亞9月 EPS 0.42元(經濟日報)
磊晶廠聯亞(3081)近期股價波動劇烈,遭列警示股,昨(22)日應主管機關要求,公告自結9月稅後純益 3,800 萬元,年增443%,每股純益0.42元。聯亞受惠矽光需求爆發,基本面轉揚,並吸引市場資金進駐。 【投研部評析】: 聯亞(3081)公告9月自結獲利3,800萬元,每股稅後純益(EPS)0.42元,較前月份成長 46%,且淨利率也從14%回升至20%,符合研究部預期,如先前所預期八月的下滑應為一次性費用及損失所致。展望未來,公司今年矽光客戶已經由一家增加至三家以上,但主要營收貢獻仍來自美系CSP客戶,公司預計明年將有另一美系CSP客戶產品會進入大規模量產,屆時營收貢獻將不亞於目前的最大客戶,因此公司 訂單需求仍十分強勁;惟公司後段外包廠商產能提升幅度有限,因此嚴重影響產出,目前公司已完成二供廠商的驗證,仍積極驗證三供廠商,預估2026年EPS將倍數成長至13元,給予買進投資建議。
2.
NVIDIA散熱擬導入「微通道液冷板」?
台系兩大陣營競爭浮現 AI 伺服器散熱需求上升,業界盛傳,NVIDIA 有意推動新的散熱技術,除了微通道蓋(Microchannel Lid; MCL)之外,也傳出將導入微通道液冷板(Microchannel
Cold Plate;MCCP),都是為了因應Vera Rubin機櫃的散熱需求,兩大技術都是液冷散熱,也代表著AI伺服器「全液冷時代」來臨。這也意味著,台灣兩大散熱陣營將出現一場技術爭奪戰。【投研部評析】: 媒體指出,NVIDIA為因應2026年推出的Vera Rubin機櫃散熱需求,正評估導入兩種新液冷技術:微通道蓋(MCL)與微通道液冷板(MCCP)。 MCL在Lid上蝕刻微通道,MCCP則在水冷板內縮小流道寬度至80~100 微米,散熱效能可較現行方案提升約一倍。MCL 陣營以健策為首,MCCP 陣營為奇鋐、雙鴻、Cooler Master
等。經研究部確認,MCCP可視為水冷板架構優化方案,MCCP僅做出水道,解熱關鍵在水流速度,目前解熱3000~4000W。新產品初期價格較好,隨量產規模擴大價格將趨於平穩,整體影響有限。研究部
預期Rubin 系列將率先導入MCCP,而Rubin Ultra 若 MCL 供應鏈成熟,後續有機會採用,待後續定案。因
此,目前研究部看好相關台廠奇鋐,並維持買進投資建議,主係 : (1)
4Q25營運將可優於市場預期,原先 預期持平到小增,目前認為應有雙位數以上成長,主係水冷板與機箱出貨優於預期。(2)展望1Q26,原預估高 個位數衰退,然公司以往消費性電子占比大故易受季節性,然目前SERVER佔比高,9月約有54%,整體拉貨 時間點不受影響,預期營運可優於市場預期。(3)主要的成長動能在於伺服器,GB300部分,整體compute tray 設計變化不大,Switch tray從兩片CP增加成三片CP,再加上從本來GB200的焊接變成導入快接頭,所以設算整體的GB水冷產值將提升22%至50,850美元。整體而言,先前預估的2026年營收和EPS分別是1,612億
元,EPS約59.71元,後續待法說再仍有持續上修空間。
3.
瀚荃9月EPS為0.65元
揭現金減資作業時程(工商時報)
瀚荃(8103)自結114年9月稅後盈餘為5900萬元,年增78.79%,單月每股盈餘為0.65元,為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,瀚荃決議辦理現金減資退還股東股款,114年10月21日為現金減資股票市場買賣最後交易日,
換發新股暨上市買賣日為114年11月3日。 【投研部評析】: 董事會昨日公告將進行減資 1.4 億,約減資 15%,調整後資本額將來到 7.84 億元。且近 期股價強勢,昨天公告3Q25自結,3Q25營收為8.74億元,年減1%,優於市場預期的8.5億元,EPS 為 1.26 元,年增108%,優於市場預期。展望4Q25,預估營收將與3Q25持平,EPS為1.15元,年增23%。雖受到筆電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筆電業務毛利率大幅衰退,但是受惠AI伺服器相關產品營收占比從去年的7%提升至16%,以及工業應用接獲美系客戶智能倉儲工業新訂單,帶動產品組合轉佳,毛利率不減反增。展望 2026 年,隨著AI 伺服器電源相關產品需求明確,且網通業務成功搶到國外大廠訂單,伺服器與網通營收占比有望來到40%。隨著產品組合轉佳毛利率有望挑戰40%。綜上所述,預估瀚荃 2025/2026 年營收
33.4/36.9 億元,年增5%/11%,稅後EPS
3.5/5.4 元,年減3%/年增50%,減資後EPS為3.5元及6.32元。歷史本益比區
間落在10-20倍,昨日收盤價位於中下緣的14倍。考量瀚荃AI營收占比提升帶動毛利率逐季提升,且成功搶到國際大廠訂單,給予買進建議。
(轉載:統一投顧)
|
本報告純屬研究性質,僅供北城機構內部同仁及客戶參考,不提供或遊說客戶做為投資買賣股票之依據,投資人應審慎衡量本身風險,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,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本報告內容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」電話:02-29283456 地址: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2段116號3樓 網站:www.peicheng.com.tw |
國際股市K線圖











免責聲明:本報告僅為本公司內部使用之一般參考資料,並非針對客戶之特定需求所作的投資建議,且在本報告撰寫過程中,並未考量讀者個別的財務狀況與需求,故本報告所提供的資訊無法適用於所有客戶或投資人,讀者應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,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。
本報告係根據本公司所取得資訊加以彙集及研究分析,本公司雖盡力使用可靠且廣泛的資訊,但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。本報告中所提出之意見係為本報告出版當時的意見,邇後相關資訊或意見若有變更,本公司將不會另行通知,亦無義務持續更新本報告之內容或追蹤研究本報告所涵蓋之主題。本報告中提及的標的物價格、價值及收益隨時可能因各種本公司無法控制之政治、經濟、市場等因素而產生變化。本報告中之各項預測,如營收及目標價格,均係基於對目前所得資訊作合理假設下所完成,所以並不必然實現。從事特定交易,如涉及期貨、選擇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,因具有高度風險並不適合每一個投資人。本報告不得視為買賣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要約或要約之引誘,非經本公司事先同意,不得發送或轉送本報告予第三人轉載或使用。若需取消訂閱,請回覆此信件,留言「我要取消訂閱」。